页面导航: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中药资源生态研究 -> 药材质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药材质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药用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产生相应的适应性。产地不同,则温度、光照、湿度、土质等生态因子也随之而异,这就有可能导致药用植物形态上、生理机能上,及次生代谢产物上差异。例如家种人参与野生品同来源于Panax gensen,但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不但形、色、气、味产生变化,其临床功效差距也相差甚远。家种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含量比野生品含量低。又如忍冬花花蕾中的氯原酸广西金州县为4.95%,广西桂林为3.6%,山西省临沂为5.19%,江西南昌为1.84%,四川万县为2.90%,云南马关为1.88%,高低相差2.83倍(郑小吉,1993)。还如,在采集时间相同条件下,上海闸北公园产的垂盆草治疗肝炎有效,而浙江章村产的却无效(郑小吉,1993)。地理差异造成有效成分、疗效变化,道地药材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因此在质量上、疗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众多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及各种独特的微气候条件是道地药材形成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不少学者就生态环境对道地药材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如范俊安(1991)等在测定四川道地药材味连、雅连、川芎、贝母、天麻、郁金、枳壳、麦冬、川乌、白芷、党参中所含微量元素铁、铜、锌、锰、锶、氟、碘、钴、钼、硒、锂、铋、锑、铅、钶、汞的量都高于非道地药材范俊安等(2002)等还研究表明生态系统中GBS(地质背景系统)制约效应对川产道地药材产生影响。张重义等(2003)比较了5个不同产区同一种质金银花的地质背景,分析土壤理化状况,发现道地金银花产区土壤受其成土母质影响,道地金银花最适合的土壤类型是中性或稍偏碱性的砂质土壤,且要求土壤的交换性能较高。当前人们认识到,气候等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往往大于可控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人们在评价某种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影响时存在“盲区”。因此,非可控因素在药材质量形成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研究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例如吴庆生(2002)、张康见(2002)等学者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肖小河等开展了对乌头的生态学研究,并摸索了川产道地药材的气候生态的Fuzzy综合评判,为道地药材的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思路。郭兰萍等(2004)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结合实地调查确定了影响苍术挥发油含量的气候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并利用GIS对道地产区的生境特点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道地药材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使得道地药材的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郭兰萍等2004,2005)。郭兰萍(2004,2005)等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了气象因子对苍术挥发油形成的影响,取得了以中药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中药区划研究的突破,并证明了茅山苍术道地药材的形成中的逆境效应。
 


总访问量:45776人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分子生药学实验室(HMPL)
TEL:(010)64014411-2955 or 2956   FAX:(010)84044340

COPYRIGHT (C)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